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5:26 点击次数:101
你不妨仔细观察一下。事实就摆在眼前,真相往往不言而喻,一看便知,无需多言,真相自会浮出水面。
1964年,周总理在北京和一位老朋友聚会,聊得非常开心。聊天时,周总理听说对方去过无锡,还待了三四天,他眼睛一亮,显得特别感兴趣。
这时,周总理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如刀,直射对方,尽管只是一刹那,却让人清楚地感受到了他高度的警觉和一股透骨的寒意。
和周总理见面的外国友人究竟是谁?为什么周总理在听说他去过无锡后,会有如此不同寻常的警觉表现呢?
埃德加·斯诺与共产党人的深厚情谊,要从1928年讲起,那时他们便结下了不解之缘,这段关系一直延续了很久。
在中国生活的几年中,斯诺不仅游遍了上海、北京、云南等地,还与中国进步人士如宋庆龄、鲁迅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
不过,在和这些思想先进的人深入交流后,斯诺心里的疑问却越堆越多。
他认为,共产党人不可能是野蛮的土匪,能与装备先进的国民党军对抗十年,背后定有深不可测的奥秘。
1936年6月3日,在宋庆龄与地下党的精心策划下,斯诺成功抵达了陕北苏区,那里正是当时中共中央的所在地。
一到苏区,斯诺首先见到的共产党领袖便是周恩来。这次会面,让他深刻感受到了共产党领导人的风采与魅力。
尽管已隐约感到之前报纸上关于共产党的负面报道不实,但当斯诺初到苏区时,心里还是不由得打起了鼓,有些将信将疑。
看到当地破旧的土坯房和穿着朴素的居民,习惯了上海灯红酒绿的斯诺,心里已不对共产党人抱太大希望,只想来此一看究竟便算了。
然而,当看到气质非凡的周恩来时,斯诺感到非常惊讶。周恩来的风度翩翩,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。
他万万没想到,在这偏远之地,竟藏着如此气宇轩昂的人物。特别是周恩来用流利的英语和他交谈时,斯诺内心受到了巨大震撼。
他惊讶地发现,这位共产党领导风度翩翩、气质卓越,言行举止与自己在报刊上读到的粗犷形象截然不同,简直是判若两人。
从那以后,斯诺逐渐对共产党人产生了深厚的认同感,他的心慢慢向这一边倾斜。
在延安,斯诺不仅与周恩来相识,还在翻译帮助下,多次与毛主席在窑洞中长谈,深入了解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发展历程、政策主张。
深入了解共产党后,斯诺发现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宣传纯属谎言,他们刻意隐瞒真相,不仅欺骗了全中国人民,还蒙蔽了全世界的眼睛。
尽管周围情况复杂,已坚定信仰共产党的斯诺却毫不动摇,他坚持向公众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,不断传递真相。
在这两本书里,斯诺尽情歌颂红军,称长征为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,并称赞红军战士拥有持久的热情、不灭的希望以及令人惊叹的革命乐观精神。
斯诺的报道在社会各界引发巨大轰动,让全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积极面貌,激发了各界人民对中国革命及共产党的理解和全力支持。
看完《红星照耀中国》后,美国总统罗斯福三次召见斯诺,详细询问他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具体情况。
这个时期,斯诺俨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大使,他就像是一块鲜活的名片,代表着党的国际形象。
随着接触和活动不断增多,斯诺与周恩来之间的友情变得越来越深厚,两人的关系也日益亲密无间。
斯诺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远超采访出书。战时,他为中国抗战倾注了大量心血,做出了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他协助游击队卖掉抢回的黄金珠宝,用作购买武器的资金;还将公寓变成抗日者的安全屋,保护青年免受日军追捕,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。
斯诺曾保护过许多革命人士,其中就有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女士。
七七事变后,邓颖超在北平治病时遭日军追捕,身陷险境。万般无奈之下,她找到了斯诺,怀着一线希望,问斯诺能否帮忙带她脱险。
因为斯诺是外国人,邓颖超没透露自己是周恩来妻子的身份,只说是个普通的爱国中国人。没想到,斯诺听说她的难处后,立刻答应要帮她离开战乱区。
为避免日军搜查,他安排邓颖超扮作保姆,一同乘火车逃离北平。可火车一到天津,出站口日军盘查严密,许多看似可疑的人都被带走了。
这明显让邓颖超再次感到了危险逼近,她立刻警觉了起来。
听到检查员的话,他立刻挥手示意他们可以出发。毕竟,在那个时候,日本人可不想和美国结下梁子。
在斯诺的鼎力相助下,邓颖超成功摆脱了战火的纷扰,继续坚定地投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,为战斗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多年后,斯诺与周恩来重逢,才得知当年自己援手的中国妇女竟是周的夫人。两人早有交情,加上救命之恩,他们的友谊已变得非常深厚。
尽管如此,即便是与这位交情深厚的老友相处,周总理在国家利益的大事上,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警觉,毫不松懈。
1964年,新中国已成立十五年,斯诺再次来到中国,重逢了多年未见的老友周恩来,此时的周恩来已担任国家总理一职。
多年未见,周总理与斯诺重逢时都喜出望外。斯诺兴奋地与周总理分享此次来华的新发现,周总理则耐心倾听,面带微笑,两人热烈讨论。
可是,当斯诺提到他去了无锡,并且呆了三四天时,周总理立刻警觉起来,眼睛里闪烁着光芒,瞳孔也不由自主地扩大了。
这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场景,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。虽然经过了一些变化,但核心意思没有变,依然清晰易懂。
1964年,肯尼迪总统遇刺后,林登·约翰逊接任美国总统。那时,中美关系极度紧张,美国人斯诺此时到访中国,无疑会引发高度和警觉。
尽管斯诺曾为中国共产党做出贡献,但毕竟国籍不同,立场有别,处理国家大事时,我们必须严谨细致,绝不能有丝毫疏忽。
特别是像周总理这样经历过战乱岁月的人,他们始终把国家安全视为头等大事,时刻铭记于心。
顾顺章曾是周恩来身边的重要助手,也是我党特科的精英。被捕后,他仅几天就背叛了党,向国民党泄露了上海的秘密组织,给革命事业带来了沉重打击。
现在,周恩来和斯诺已多年未相见,加之斯诺特意挑了个这么特别的时机来中国,难免让人心生诸多猜测。
所以,自斯诺抵达中国开始,周总理就已经全面了解并掌控了他的所有行程安排。
谈话时,斯诺提到他曾去过无锡并短暂停留,这让周总理很惊讶,因为他对此毫不知情。那时的无锡不仅是工业城市,还有众多军工厂,这让周总理立刻警觉起来。
于是,周总理连忙追问:“您是不是已经去工厂参观过了呢?”
斯诺毫不犹豫地确认道:“没错,就是这样。”
听完斯诺坦诚的回答,周总理心中的疑虑慢慢消散。凭他多年的识人经验,他断定斯诺只是去无锡观光,并未企图窃取国家机密。
周总理之所以能敏锐警觉、精准识人,离不开他长期担任中共秘密战线最高领导的角色,这种能力与他这一身份紧密相连。
经过这次事件,中国共产党高层认识到,必须建立自己的情报体系,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重演。
在紧急关头,周恩来被委以重任,成为了刚刚组建的军事委员会的主席,肩负起领导职责。
周恩来上任之初,首要之举是创立了一个隐秘的情报机构,即军委特务工作处,这标志着现代中国首个秘密情报组织的诞生。
后来,周恩来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著名的中共特科,这个部门专门负责搜集情报、解救被捕党员、清除叛徒以及保持通讯联络。
为何中共中央会选择周恩来,去执行这项既特别又关键的任务呢?
不过,很少有人提及他的武术造诣。事实上,周恩来在南开大学读书时,就已经是著名武士韩慕侠,人称“玉面虎”的关门弟子了。
韩慕侠是和霍元甲同乡的武学大师,他击败过八国联军和俄国大力士。周恩来是他的最后一个弟子,得到了形意八卦的真传,可见其武术造诣之深。
中共特科刚建立时,缺专业人才和培训老师。周总理就亲自来教,从枪法武术到隐蔽抓捕,所有技能都是周恩来手把手传授给特科成员。
那时候,中共特科成员多使用代号来保密身份,周恩来也用“伍豪”这个名字。他领导的清除叛徒行动,被大家叫做“伍豪之剑”。
从名字里,我们就能感受到周总理那股朝气蓬勃、豪迈不凡的气质,仿佛他就在我们眼前,意气昂扬,壮志凌云。
周恩来指挥特科人员成功潜入租界警察、上海青帮和国民党核心部门,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,为革命的成功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长征初期,蒋介石集结了五十万大军,打算包围红军。然而,红军英勇奋战,接连突破了三道封锁线,最终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。
周恩来明白,战争时战略和命令都靠无线电传递。所以他成立了一支队伍,教他们无线电技术,破解密码,以此开展信息战。
在红军长征时,敌人兵力虽强,但我们有优势。特科队员已破解国民党通讯密码,掌握其战略部署,因此能精准打击敌人弱点,成功改变战局。
情报工作至关重要。无论是大战还是小斗,这样的先机都屡见不鲜。正是凭借这些情报和周密安排,共产党人才屡次转危为安,从绝境中重生。
1927至1935年间,周恩来指挥中共特科,与敌人展开了艰难且秘密的斗争,这段历史在中共的斗争历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。
直到他去世那一刻,大家才知道,周总理既无财产也无子女,他毕生的宝贵财富,就是新中国的繁荣与强大。
这样伟大的英雄,我们心中怎能不充满敬爱与钦佩!他的事迹和精神,让我们由衷地爱戴并深深敬佩。
#深度好文计划#